走进安徽鸿桥空气减震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一场特殊的“压力测试”正在进行:技术团队正在对新一代空气弹簧活塞进行极限载荷实验。“从主导油封弹簧国家标准到主导空气弹簧活塞、盖板两项行业标准发布,我们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已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研发经费。”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红杰介绍道。

从乡镇弹簧厂起步,安徽鸿桥历经4次关键的转型升级,如今凭借40项专利技术,成功叩开了全球顶级供应链的大门,国际订单占比突破35%,完成了从“国产替代”到“技术反哺”的华丽产业跃升。

鸿桥的蜕变仅是宁国市科技创新浪潮中的一个缩影。该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每年设立4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2024年,新增省级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7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根据企业需求问题清单,设立科技攻关任务,与合工大(宁国)产业研究院、安工程(宁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实施联合技术攻关项目11个。与企业共同发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16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824人,建立以企业为主的人才认定机制,提高人才与企业的适配度。连续三年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政府打造的‘创新生态’真正激活了企业发展动能。”安徽省华晟塑胶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徐正辉深有感触。这家深耕汽车工程塑料配件等研发制造18年的企业,依托政府搭建的产学研平台,与浙大、合工大共建实验室,提升产品性能与工艺精度标准,成功打入欧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渐次成型,重点企业通过硬核科技突破不断提升竞争力:中鼎研制的电驱动系统油封能够满足高达20000转的双向高速旋转的要求,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亚新科已成为亚洲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实现量产无飞边皮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保隆生产的气门嘴全球细分市场排名第一,排气尾管件、平衡块产销规模全球前二;德特威勒已成长为国内乘用车制动系统橡胶制品行业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宁国市8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需求导向+院所攻坚”的协同机制,打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构建起从基础材料到智能制造的创新矩阵。

站在新的发展坐标上,宁国市将持续以科技创新重塑产业基因,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与资本赋能,持续推动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吴梦竹)

编辑:刘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